痛风作为当今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病症,在古代也被称为“脚气病”,当然,此脚气非彼脚气,据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里的记载,我们可以知道,其实,脚气病一开始是不存在的,而在古代战乱时期,随着很多北方人的不断南迁,才导致这类病症开始慢慢流行,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的气候较为湿热,能够给病邪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。
在中医体系中,脚气病也被称为“风毒”,按照经络的循行规律,肝、脾、肾这三个脏腑出现的病变,多半是从脚部开始的,同时,这三个脏腑也最容易被风寒湿邪所侵袭,而如果大家对此现象置之不理,就很容易导致病症不断加重,进而逐步上身,分散在身体的其他部位。
脚气病一般难以被发觉,主要是因为这类病症过于“狡猾”,常常会与其他病症一同出现,通常情况下,多在饮酒之后发作,最开始,脚气病主要表现在肝、脾、肾这三个脏腑上,同时还会伴有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而关于脚气病的病因,其实早在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里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,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湿冷的环境下,或是饮酒过多、房事不当,以及在出汗时“当风取凉”,那么都很容易诱发脚气病,所以,脚气病也被称为“历节病”、“黄汗病”。
在临床上,针对这类病症进行治疗的药方有很多,比如医圣张仲景的黄芪桂枝芍药汤、桂枝附子汤等,均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,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一药方,可以说是治疗此症最有效的方子,它就是鸡鸣散。鸡鸣散算是治疗脚气病的标准方,疗效显著,被收录在《类编朱氏集验医方》中。
这个方剂的组成也并不复杂,仅含七味药材,分别是槟榔七枚,陈皮、木瓜各一两,吴茱萸二钱,桔梗、生姜半两,紫苏三钱,具有行气降浊、温化寒湿的作用,而之所以取名为“鸡鸣散”,根据原文的说法,是在鸡鸣时用冷水服用,之后会在三天后出现腹泻症状,“服此药至天明,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”,而当腹泻症状停止后,身上的病邪就得以改善了。
此方以槟榔为君药,由于这味中药质重下达,因此具有行气逐水的作用,可以帮助身体水湿下行;而木瓜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,但中药里的木瓜和水果木瓜却并不相同,中医里采用的是“宣木瓜”,味酸性温,主要归入肝经和脾经,具有舒经活络、和胃化湿的作用,常用于改善风湿痹症。
在这两味中药的基础上,加上紫苏和桔梗来宣通气机的正常运行,外散表邪,内开郁结,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病邪客居体内,而促使病症反复发作,最后,生姜和吴茱萸能够温化寒湿,降逆止呕。总之,在这七味中药的共同作用下,就可以祛湿化浊,通过宣通来驱散病邪,不过,整个方剂以宣通为要点,因此更加适合体内寒气过重的脚气病患者服用。
当然,临床往往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,有针对性地选择中药方剂,比如,阴虚有热的病患可以使用竹沥汤来加以改善,而对于脉象浮大的患者来说,则可以用小续命汤来加以调理。